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多彩党建>党的二十大

【聚力多彩·党的二十大专栏㊸】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发表时间:2023-03-13 10:00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

傅平均: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国庆前夕,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的会议室里,村干部、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开了一场“未来乡村”建设讨论会。

“讨论的重点就是‘未来乡村’如何真正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不要说套话,提建议就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傅平均开门见山。

  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的会议室里,傅平均(右二)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一场“未来乡村”建设讨论会,具体讨论新建民居地下室面积、花园规划等问题(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不到1个小时的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如何解决新建民居地下室设计、花园规划等10多个具体问题的方案。

  实干、高效,是村民对傅平均的普遍评价。

  2016年底,滕头村前任村党委书记突发疾病,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村党委推举时任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傅平均主持党委工作。2017年9月,傅平均当选村党委书记。

  滕头村是浙江知名的“明星村”,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有特色产业经济工业园区,50多家企业落户于此,所有村民每月享受福利金。“接棒”后,傅平均向所有村民郑重承诺:“村里的工作一件也不能落下,村民的福利一分也不能减少。”

  早些年,因为名声在外,滕头村旅游产业一度红火,但随着各地休闲度假游的兴起,滕头村的旅游业近些年掉了队。在与村委新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后,傅平均决定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在全村实施“乡村变景区、民居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的新发展模式,并确定了详细的落实计划。

  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傅平均(左)入户走访村民,听取意见和建议(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那段日子里,傅平均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几个月瘦下去10多斤,但成效有目共睹:60天,乡村观光小火车正式运行;150天,农创中心完成施工建设;250天,生态农庄旗舰店、精品宾馆建成试运营……

  2021年,滕头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5.7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5万元。村民们纷纷为傅平均竖起大拇指:“真是靠得牢!”

  他对全体村干部说,作为共产党员,要在群众面前“先人后己”,要在利益面前“先公后私”,在奉献面前“先人一步”。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们也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滕头村更富了,傅平均并未满足。为了实现共同振兴,滕头村联合周边6个村开展区域党建联建,通过党建共建、项目共抓、治理共管实现抱团发展。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傅平均表示。

  从新疆库车到贵州晴隆,从吉林安图到河北阜平……傅平均走向更远处树“致富之志”、传“脱贫之智”。他到阜平县店房村考察后,发觉当地优良水资源的发展前景,出资300万元,帮助当地上马矿泉水项目。

  2019年,滕头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截至目前已有15000多人次前来“取经”。“学院的建立,是希望能够给有需要的村子带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帮助更多村子加快发展脚步。”傅平均说。他坚持参与讲课,分享滕头村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在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当地村干部“传经送宝”。

  “共同富裕是个长期过程,滕头村要探索更多发展方式,带领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果实。”傅平均说。

赵亚夫:走好科技兴农富农路

  把大米酿成米酒,剩余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排泄的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的鸡鸭穿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

  这个家庭农场生态“小循环”,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带领当地农民就生态农业进行的新探索。

  赵亚夫(左)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一处农业合作社查看果树生长情况(2022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我们戴庄的有机稻田里已连续16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了。”赵亚夫告诉记者,倡导有机循环种养、实施农业生态修复,这是他带领戴庄村农民,蹚出来的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很难想象,如今践行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戴庄村,却是昔日茅山革命老区丘陵腹地的“穷山村”。200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赵亚夫,执意来这里推广农技。彼时戴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还达不到镇江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他当时到戴庄来,说发展有机农业,桃子种出来能卖五块钱一斤。老百姓听到之后说‘那个老头子瞎讲,我们的桃子一块钱卖三斤,你五块钱一斤,不是天方夜谭吗?’”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原书记李家斌回忆起赵亚夫刚到村里想打开局面时的艰难处境。

  赵亚夫没有辩驳,默默带着农科所的专家在流转的175亩岗坡地建起示范园,教农民技术,还付农民工资。不久,“天方夜谭”变为现实。凭着有机水稻及水蜜桃、葡萄、无花果等高经济附加值的水果种植,亩产收入比常规栽培提高了四到五倍。

  赵亚夫不仅带来了优良品种、农技经验,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农民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市场消息灵敏了,腰包也鼓起来了。“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的顺口溜越传越远。

  “他这么大年纪了,歇歇不好?又有退休金,在家享享清福,何苦在稻田里爬来爬去,在果林里汗流浃背?”戴庄村农民彭玉洪说,平日经常接受手把手指导,令他不解的是,赵亚夫为啥总是干劲这么足?

  几十年如一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在人们的眼中,赵亚夫俨然是热心的农业“万事通”,有困难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

  村民们时常会看到,赵亚夫戴着厚厚的眼镜,弓背弯腰走在田野里,时而俯身查看作物长势,时而直起身来眺望远方,若有所思。“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深入田间地头,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说。

  赵亚夫(左)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查看水稻长势(2022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昔日的低产土地上,如今种出高产有机稻。2021年,句容市戴庄村的越光有机再生稻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每年收两季,年亩产量提高到1000斤。

  在赵亚夫带领下,2021年,戴庄村年人均收入已达3.75万元。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戴庄经验”的重要内容,“戴庄经验”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向全省推广。

  不久前,赵亚夫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戴庄村村民们看来,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家对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认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新的贡献。”赵亚夫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以后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祝雪兰:茶香氤氲蕴初心

  祝雪兰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采茶(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驱车行进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的山路上,茶香扑鼻,馥郁芬芳。正是采收秋茶的时节,六堡镇山坪村的祝雪兰家里,村民们陆续送来采摘好的茶叶。

  “正好11斤。”称重、登记,祝雪兰把村民送来的茶叶一一记录在册。

  祝雪兰是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她统一炒制的六堡茶,因成熟稳定的品质受到市场欢迎。

  “我从小就看着外公外婆制作六堡茶,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要很细致,做出来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兰说。

  以“红、浓、陈、醇”及独特的槟榔香闻名的六堡茶因产地得名,“茶船古道”舟来楫往的盛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坐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坪村,有着种植六堡茶的天然优势。然而,曾经的山坪村并没有因茶而兴。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成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

  2008年,祝雪兰当选为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寻找一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兰说,有了路,产业才能发展。经过多方协调,她争取到修路的项目资金,一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此后十几年,修路、架电网,种茶、种八角,祝雪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

  如何让通村水泥路变成“致富路”?祝雪兰与乡亲们商量决定,还是要做“茶文章”。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前)和村民采茶后走下茶山(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传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标准的制作工艺。但山坪村各家各户的制作工艺却并不统一,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一套好的制茶工艺,往往是镇上一些家庭秘而不宣的致富“绝招”。

  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兰从小就浸在茶香里。看着村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她决定公开家里的制茶技艺。

  “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传给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对,但祝雪兰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产业要发展,单打独斗当然比不上抱团发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产业做好。”祝雪兰说。其实,理性考量之余,她还有着一份感性的热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远记得入党时的初心。制茶是好路子,不把手艺传给大家,我们村怎么走出这六堡大山?”

  自家炒茶的小平房成了“教室”,祝雪兰办起了“茶园讲堂”。山坪村和邻近村镇的民众都慕名前来讨教,近千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传统制茶工艺,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发醇厚。

  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艺从此逐步推广开来,村民种茶、制茶的积极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2016年,山坪村成功脱贫。成熟茶园从10年前的300亩扩大到如今的2600多亩。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这10年,山坪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祝雪兰说,看着翠绿的茶山,她准备把茶文化、瑶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开发“茶文旅”的新路子。

  带领着山坪村不断孕育振兴动能,祝雪兰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祝雪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压力,是对我十几年来践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着我的初心,继续做好‘茶文章’,带着山坪村继续前进。”祝雪兰说。

责任编辑:张海燕